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事件 > 联盟活动 >

新闻资讯

第五期太极拳佰链荟之榫鉚結構與太極

 2018-10-07 20:24  
2018年10月7日下午,第五期太极拳佰链荟之榫鉚結構與太極在中国影视大乐园成功举办,这场活动也促进了佰链荟与星光影视园之间的合作交流。
 
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杜德平老师从太极拳的原理切入,与参与者一起由表向里,追根溯源,进而追溯到殷商时代。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流长,动作舒展大方、刚柔并济,可让人身心得到调节,使心情愉悦、平静,增强体质,进而身体康健,益寿延年。整个课程中,杜老师运用浅显易懂的道理,由浅到深、由易到难、让参与者得以充分理解太极拳的拳意。授课期间杜老师还不忘与参与者互动,严谨而又幽默的课风,不断博得现场阵阵掌声。 
现场除习武的朋友外,绝大多数都是太极拳的爱好者,对太极拳有一定的了解,再结合本次的理论课程,大部分的参与者都表示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太极拳的精髓,深切感受到了“醍醐灌顶”般的体会和未来“易筋洗髓”般的作用,并表示今后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会将整劲、合劲、精气神更加有效的结合。 
中華傳統文化醫武同理,醫武同一,表裡如一,功能互補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一、榫鉚結構
     中醫骨科俗稱接骨鬥榫,此典出自木工活,系工木術語。工木打造家具,須打孔削榫,孔是孔竅,孔眼;榫是榫頭。榫頭依據孔竅形状,或方榫、或圓榫,再采用凹凸方式,两相衔接,鬥榫合縫,一件木器,就大功告成。骨科医生,斷手再植,斷骨重生,儼如木工,接木鬥榫,完好如初。在寫書面語時,接骨鬥榫或接骨鬥榫,两者皆可,这“榫”字,讀笋音(sǔn)。古時候,醫武不分,給人接骨鬥榫的,或操此業的,一是武林高手,二是醫師。過去,武林人士經過長期内家功夫訓練,人體骨骼之間互相咬合,完美承接,達成一種類似中国古代建筑榫鉚結構一般的身體狀態,以己之身在接觸到對方肢體時,己与彼之間的接觸點粘走相生,互相咬合,這也就是内家功夫里的"轉關過角"。榫頭有大有小。梁柱之間便是大榫。這些大榫一旦脱榫,房屋顷刻间倒塌。其它小榫一旦脱榫,房屋結構也会不完整。在太極拳盘架中,大榫倘若不“入榫”,身形散亂,上下無法相随,左右不能相連。身體也自然無法完整一氣。身形散亂,意氣如何呼之欲出呢?倘若小榫頭没有入榫,勁路不暢,意氣也無法敷布四周。
 
二、太極圖是怎樣的?
     所謂太極圖是古人根據觀測太陽(日中測影)所得到的影長數據所畫出來的觀察記錄。太極圖由陰陽魚組成,應是榫卯結構的初形。太極圖中,以一條“S”形曲線分為二部分,其形似魚,故稱為陰陽魚。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陰,稱之為陰魚;白色部分表示陽,稱之為陽魚。陰陽魚互糾,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,既對立又統一,也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動變化規律。太極圖中的S曲線,亦稱之為“太極曲線”。太極圖中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稱為魚眼。白色一邊的小圓呈黑色,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。白色象徵陽,黑色象徵陰,以表示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。也有人說表示夏至一陰生,冬至一陽生。無論哪種說法,都有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陰極生陽,陽極生陰的道理。太極圖与中國古建築及古典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,即多為榫卯結構,就是負陰而抱陽。
 
三、兩者之間的關係
     天圓地方,外圓內方,太極拳的間架具備"方圓相濟"的特質。一個球體可以任何方向,任何角度的運轉,很靈活。但是,在这個球體里面,还需要再内置一個方方正正的間架。古人說,唯方能載重,唯圓致遠。方圓相濟,才能穩定靈活。太極拳是要在人們的身體里尋找一個太極陰陽球。之所以說是陰陽相濟的太極陰陽球,那是因為这個球,有看得見的部分,還有看不見的部分。人體從下至上有八大關節,踝關節、膝關節丶髖關節、腰椎、胸椎、肩關節、肘關節和腕關節。其中,膝關節、腰椎和肘關節主穩定,其他關節主靈活,如果違反了这樣的規律,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就會降低,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。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。我認為以肘、膝為圓心,肘膝上下八大關節為半徑附合人體榫卯結構。肘、腰、膝以折疊功能為主,如同平行四邊形連結點,以折疊運動為主,應減少旋轉運動,如此可以保持穩定性。而踝丶肩、腕等關節以旋轉為主,以便于肢體的靈活性。

總之,天地大徳曰生,陰陽交合,生生不息。人體關節的聯繫就是榫卯結構,相互咬合,相互依存,相互作用,天衣無縫。